《道生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7,仅供参考
道生(355-434)晋宋间高僧。俗姓魏,钜鹿(今河北省平乡)人,侨居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家庭世代为士族,父亲为广戚(今江苏沛县东北)令。幼随竺法汰出家,改姓竺,十五岁便登讲座,二十岁受僧侣的最高戒律“具足戒”。公元397年道庐山相慧远求学,公元404年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。以慧解著称,将道家道物的观念,转移而成为佛性的探讨,以为众生皆有佛性,主张顿悟;并由庄子“等成败”“一是非”等齐物思想,而倡《善不受报论》。
自幼从竺法汰受业,20岁受具足戒,后入庐山幽栖七年。
竺道生
东晋元兴三年(404),与慧睿、慧严等同往长安从鸠摩罗什受学,辅佐鸠摩罗什译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小品般若经》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